品辉中文爱

字:
关灯 护眼
品辉中文爱 >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> 第461章 岐山侯

第461章 岐山侯


  岐山县侯-练何,本姓东,乃是上古贤君-伏羲的后代,练何遗风余采,体质强健,头脑聪慧,由祖、父辈教习,崇文尚武,少有所成,十余岁即在河内蜚声遐迩。六七岁研习诗文数百,九岁精通全套东家拳,十八般兵器娴熟无缺。练何研习兵法,力图伺机报国,大展鸿图,以求天下太平。
隋末时,投身上皇麾下,被赐为练姓。武德三年,率部与王世充太子王玄应激战。练何奋勇杀敌,连破郑军数营,因此年仅二十一岁的他在军中崭露头角。
武德六年,随李孝恭南下,讨伐辅公祏,与李勣、黄君汉配合,利用战阵绞杀之术,堵截叛军,奋勇厮杀,取得了寿阳之战的胜利。削平江南后,练何以功封岐山县侯,升任潞州总管府兵曹参军事,赴潞州就职。
贞观四年,参加定襄会战,在程知节帐下听令,功劳颇多。
贞观十年,上皇建立南北二衙,改革府兵制,调整武官人事,练何以右卫中郎将的身份,负责督查武官得失、府兵训练等军务要事。
贞观十七年,随李承乾北征薛延陀,任右路军骑将。
贞观十九年,从征高句丽,克玄菟,取新城,献计火攻辽东城,以军功晋封为右晓卫大将军。
年仅五旬的岐山侯,算是老一辈唐将中最年轻的一批,人不算老,资格深,在大将军中很有威望。
练何有两个儿子,长子-练舜麒,次子练舜麟,都是东宫的骑尉将军,机灵的棒小伙,也在李象的贴身近臣之列。
练何的“练家拳法”、“练家枪法”可是传承数百年的家传武艺,李承乾今天可是领教了一下,的确是精妙异常。
除了一身的汗,油腻的很,李承乾则是叫上练何去后面的池子泡澡。
“岐山侯,你是无事不等三宝殿,平时没见你入宫陪朕练拳啊!”
练何靠着池子,呵呵一笑:“陛下这么说,那就显得老臣市侩了!”
李承乾摆了摆手:“你年不过五十,还不算老,称什么老臣,那是太尉他们那个年纪的称谓。”
“说吧,找朕有什么事!不会是为你两个儿子求官?他们可都是太子亲信,将来前途不可限量!”
练何笑了笑,当然不是!陛下让他的两个儿子跟着太子,他还有什么可求的。
练何今天来,是给皇帝说个故事的!
汉朝有一个丞相,名曰-匡衡。其世代务农,家境贫寒,但匡衡却十分好学,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,是个典型的寒门贵子。
因匡衡对《诗经》理解之深,被经学家们所推崇,太子的元帝也对其另眼相看。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,尤喜爱《诗经》,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《诗》,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,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。
后来,丞相韦玄成病逝,匡衡代为丞相,封乐安侯,辅佐皇帝,总理全国政务,成为寒门子弟,位极人臣的典型。
汉元帝后期,宦官石显为中书令,他结党营私,把持朝政,怂恿元帝加重赋役,剥削宝兴。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,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,并纠举他的党羽,为汉成帝廓清了朝廷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但不久后,匡衡被人举发,擅自扩大封邑土地,达四万多亩,因此惹怒了汉成帝,被贬为庶人,一世英名毁于一旦。
其实,在练何看来,匡衡实在没必要这么做,他身为安乐候,候国的封土达三十一万亩之多,可以说是富甲一方,为什么还要多贪那四万亩呢?
练何认为,是因为他做了丞相,身为侯爵,觉得自己权势地位大了,又辅佐了两代帝王劳苦功高,便可以凌驾于律法之下,所以肆无忌惮!
李承乾抿了一口冰镇的葡萄酒:“练卿,你是在弹劾谁吗?说出来,只要有这样的人,朕不避亲疏,一定公正处理!”
练何又摇了摇头,朝廷有三法司,有贪官污吏也是他们的职,练何作为右骁卫大将军,他带好他的兵就行了,越权谋事,可是要被言官弹劾的,这个规矩,他懂。
“哎,练卿,你这话,朕就听不明白了,你既然不是来弹劾人的,那干嘛要给朕讲这么个故事。”
“难道是朕会意错了?”
皇帝当然没有意会错,这个故事,当然是说匡衡肆无忌惮,践踏律法,圈占土地的事。
但他要说的,不是功臣贪赃枉法,而是功臣自污!
本朝开国,要说自污第一人,那肯定要属河间王-李孝恭,大将军-李靖和。他们俩的战功太大了,每次出战,都会被人弹劾谋反,纵容部队劫掠。
当然,谋反是不可能的!但下面的人,违反军纪,二位大将军回护一二,遮掩一下,还是有的。陛下也是带兵之人出身,知道军中的旧习,都是生生死死的兄弟,情面上过不去,帮一帮,拉一把的事常有,每个人都免不了。
两位大将也知道,这种事说不清楚,所以只有不是定谋反罪,其他的他们都会选择沉默,既然不反驳,也不解释,全靠上皇的心情裁决。上皇呢,对两位大将不错,也是此次回护,每每替他们遮掩。
可就是这样,他们也惧怕三人成虎之势,所以晚年都阖府自守,甚至很少与亲戚、旧部联系。就是怕正常的走动,被有心人构陷为预谋造反。
“是啊,这个,朕很清楚!而且,朕还代表上皇,不止一次的过府颁赏,安抚他们。怎么了?”
李孝恭、李勣早就死了,好不好!现在,翻这旧账干什么,难不成他的将军中,还有这样境遇的人?不会吧!李承乾可是老早就在朝廷说过,弹劾领兵的将帅,是要有真凭实据,没有既为诬告,是要反坐的。文官在弹劾将军时,都会很小心,没有掌握真凭实据,没人敢轻易弹劾,更别说污蔑了,所以他的话,李承乾听不太明白!
“陛下,英国公,您有多久没见了?”
.........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